Skip to content

分類: Review

攝影、權力,與製造「真實」──
無法迴避的「再現之重」

文──郭力昕

就影像文化來說,對於攝影處理政治性題材的再現分析,並不足以完整理解影像被賦予的政治性功能和意義操作;泰格認為,我們需要探究的,是影像再現現實所涉及的整套社會話語和意義生產系統,以及其中複雜的權力運作。這是他所稱的「再現的政治」。

Comments closed

影像為影像本身:論「借光: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

文/林芷筠

「借光:陳傳興攝影展」個人精神史第二部是為陳傳興系列攝影展的第二階段,呈現陳傳興長期以來對於影像美學與影像本質的觀察。從展覽名稱「借光」可見,這是一次關於「光」、關於影像的深刻思考,將攝影帶回影像本質的討論,以「光」為核心關注對象。光在拍攝當下從被拍攝物體反射進入鏡頭,經過光圈並到達底片,再透過沖洗、放相,直至被肉眼觀看。過程中光不停的轉譯,光沒有實體、難以掌握,看似存有、卻又空無。

Comments closed

打開影像敘事的間隙: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

文/林芷筠

當台灣從威權時代步入民主化社會,轉型正義工程也從司法、歷史書寫、公共政策等面向延伸至當代藝術。「轉型正義」是以重建歷史的真相並達成受害者創傷修復、加害者責任追究,最終以社會和解為目標。倘若在體制內的作為穩健朝向和解,並使民主、人權與正義成為主要的追求。那麼當代藝術的角色為何?當代藝術介入轉型正義工程的目的與效益為何?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如果,在邊緣,畫一個座標」是一次當代藝術介入政治與歷史事件的實踐。

Comments closed

在幻影與現實之間:「影像的第三方認知」

蘇匯宇,《超級禁忌》,雙頻道錄像,2015年
蘇匯宇,《超級禁忌》,雙頻道錄像,2015年 | 恆畫廊提供

文/林芷筠

白盒空間中,投影光束的發散受牆面阻攔,在牆面上成像並反射至視網膜,再藉由觀看者的認知或記憶,辨別出影像的形貌、指涉物。在光的投射與接收之間,除了純粹的粒子運動之外,亦含有影像內容所發展出的敘事。於是,排除所有外部雜訊的白盒宛若劇場,各式的情節搬演,觀看者的身體已從現世中逃逸,沈浸在光所建立起的幻影世界,因著影像的變換而牽引著意識與狀態。

Comments closed

遙望熟悉的異域:《明星》川島小鳥写真展

文 / 李佳霖

日本的「木村伊兵衛写真賞」自1975年起每年都會選出具時代意義的新人作為受賞者,2015年三月甫獲得第40屆「木村伊兵衛写真賞」的攝影師川島小鳥,六月初在台北舉辦了《明星__川島小鳥写真展》,展出兩千多幅他在三年間來台三十多趟所拍攝的照片,充滿青春氣息的影像搭配互動式的展場設計,短短兩週的展期吸引不少人前來觀展。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