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何經泰

回望──台灣攝影家的島嶼凝視 1970s – 1990s

在1970至90年代身處解嚴前後的緊繃社會氛圍下,台灣攝影家為了回應外在的艱困現實與內向延展的生命探問,試著透過攝影描繪甚至演繹時代裡的悲歡離合與多揣起伏。這些攝影作品不斷堆疊、隱然若現的島嶼輪廓,是攝影家試圖為當下的社會和湧動的年代,所映照、直射的凝視。

Comments closed

向永恆搶過來的幾秒鐘──關於銀鹽世代

文─ 張照堂 銀鹽是甚麼?有學生曾經問我,銀鹽和數位的區別在哪裡?我常拿食物做比喻。如果數位影像是超市櫃子裡的冷凍豆腐,銀鹽相片就是老師傅調製的手工豆腐,後者散發出來的溫度與氣味,它的內蘊、質感與外貌都很不一樣。數位一如微波爐裡取出的調理包,銀鹽是炭燒爐灶中慢火煮燉的料理,一個是經過一道道手續手工完成的原作,另一個是生產線上的格式化拷貝,如此而已。 當然,有人會說內容才是最重要的,但談到攝影,到底內容取決於形式,或是形式應依歸內容?多年來人云亦云,爭論不休。數位的發明,在傳播與運用的功能上當然快速便利、無遠弗屆,但回到藝術與人文層面,傳統攝影所散發的人性度、品質感、樸實味,更值得細細…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15 : 影像的左邊
The Left Side of Images

攝影,做為一種運動方法,本期我們關注一個批判視野——左翼——在影像上的實踐與歷史意義。

影像有「左」、「右」之分嗎?這是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當資本主義襲捲全球,成為人們意識形態與生存依附的重心,攝影如何左翼?如果攝影有「左」、「右」之分,那麼,影像的左邊會是什麼呢?左翼的影像又如何成立?我們思索這個命題,提出許多問號。在世界向右傾斜之際,我們質問攝影的反叛能量和政治實踐,試圖透過本期專題摸索、探訪。也許在暗箱某處,依然有一個遊蕩的幽靈,一絲理想主義星火,以及一段歷史洗印的痕跡。

1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