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標籤: 錄像

希朵.史戴爾拒絕德國聯邦十字勳章

Hito Steyerl 。Dominik Butzmann攝影

藝術家希朵.史戴爾(Hito Steyerl)九月中在《時代週刊》(Die Zeit)發表一封名為「致聯邦總統⋯⋯」的公開信,回絕表揚各領域傑出人才的德國聯邦十字勳章(Bundesverdienstkreuz),批評防疫政策對文化與教育的漠視。身為一名具有德國與日本雙重血統的藝術家,史戴爾也質疑,這份德國最高榮譽貢獻獎,看似反映國家對文化多樣性的重視,卻可能徒具形式,未能面對真實存在的歧視與不平等。

Comments closed

打開影像敘事的間隙: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

文/林芷筠

當台灣從威權時代步入民主化社會,轉型正義工程也從司法、歷史書寫、公共政策等面向延伸至當代藝術。「轉型正義」是以重建歷史的真相並達成受害者創傷修復、加害者責任追究,最終以社會和解為目標。倘若在體制內的作為穩健朝向和解,並使民主、人權與正義成為主要的追求。那麼當代藝術的角色為何?當代藝術介入轉型正義工程的目的與效益為何?2020綠島人權藝術季「如果,在邊緣,畫一個座標」是一次當代藝術介入政治與歷史事件的實踐。

Comments closed

VOP Issue 25: 監控 : 科技資本主義及其不滿 Surveillance: Technocapitalism and Its Discontents

來到2019,在本世紀將加速前往第二個十年的同時,全球正進入新型態的治理境界,一個炫麗繽紛的數位異化年代。科技資本主義鼓吹的美好網路資訊社會、數位公民幻景,現已整合為順從技術應用與網路社群企業的領導,使人在不斷製造的便利、歡愉與安全的服務口號中上癮,聽任其監控我們的一舉一動,將我們挾帶進難以辨識的、以演算法、審查與評分機制流動控管的漩渦之中,牢牢確保現實世界按照既有的政商權力體系運作。當資料從原本網路科技的副產品,變成如今科技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目的,成為「資料(影像)」而非「使用者」的我們,如何建立反支配的能力?

Comments closed

在幻影與現實之間:「影像的第三方認知」

蘇匯宇,《超級禁忌》,雙頻道錄像,2015年
蘇匯宇,《超級禁忌》,雙頻道錄像,2015年 | 恆畫廊提供

文/林芷筠

白盒空間中,投影光束的發散受牆面阻攔,在牆面上成像並反射至視網膜,再藉由觀看者的認知或記憶,辨別出影像的形貌、指涉物。在光的投射與接收之間,除了純粹的粒子運動之外,亦含有影像內容所發展出的敘事。於是,排除所有外部雜訊的白盒宛若劇場,各式的情節搬演,觀看者的身體已從現世中逃逸,沈浸在光所建立起的幻影世界,因著影像的變換而牽引著意識與狀態。

Comments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