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

由《攝影之聲》策畫並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的「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是一系列由藝術家與影像研究者帶領、以「影像-歷史-創作」意識為出發的工作坊,將透過田野踏查與影像敘事習作,探尋攝影在台灣歷史進程中的多樣形貌與能量,回應圍繞台灣攝影的根本問題——什麼是「台灣攝影」、台灣攝影史如何開展、如何可能,試圖推進攝影史的當代意義與創造性。

在這一系列活動中,我們將著重關切攝影的攝影史、影像檔案考與常民影像敘事,提出攝影家攝影史軸線以外的影像史線索與事件,投入近現代台灣社會史、常民攝影、視覺機具裝置研究、影像事件考、影像敘事編輯與製本實驗,想像攝影史的另類敘事方法,同時重新思索「台灣性」(Taiwaneseness)之於攝影的歷史意涵。

近日我們將陸續公佈各工作坊日程與詳情,請大家密~~切~~關~~注~~我們的訊息,也可以訂閱我們的電子報以獲取第一手的工作坊報名消息。工作坊名額有限,機會難得。本活動與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共同主辦,有興趣的朋友,絕對不能錯過喔!

Afterimage of History: Photography History Narrative Workshops is a series of field studies and image narrative practices on “images, history and creation”, led by artists and image researchers. Through these workshops, participants will explore the multi-dimensions of photography in the course of Taiwanese history in response to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photography in Taiwan– What is “Taiwanese photography”? What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aiwanese photography like? What are the possibilities of Taiwanese photography?

In this series, we will focus on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image archiving and amateur photography narratives, pulling out related historical images and incidents that run parallel to the conventional timeline of events as narrated by established photographers. We will also examine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Taiwan, amateur photography, visual equipment set up and research, image archiving, image narratives editing and book making experiments, in the attempt to re-imagine a new way of narrating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as well as to re-consider the meaning of Taiwanese-ness in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歷史後像:攝影史敘事工作坊

   

黃同弘 | 重返地景:航遙測影像檔案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陸軍航空隊派遣偵察機對台灣實施大規模偵測照,探查軍事設施與戰略要地,這是台灣最早一批全面性航空影像紀錄。冷戰時期,美國發射大量軍事偵察衛星進行情報搜集,在相關影像陸續解密後,已成為全球環境變遷乃至考古研究的重要資料。1976年,台灣林務局完備航空攝影、沖印乃至製圖等航測的一貫作業能力,在承平之日,將航空攝影廣泛應用於森林、農業、環境與都市等不同面向。透過中研院GIS專題中心海外徵集的文史資源,與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典藏的超過80萬幀航攝底片,我們將重新凝視台灣的山脈與河流、道路與聚落,思索歷史地景的遮蔽與可見、重探觀看的路徑與意義。本工作坊將包括歷史GIS系統的操作教學,以及Google Earth的運用演練,參與者將學習利用開放檔案與影像資源,共同激盪台灣影像史與當代攝影創作的可能實踐。

2019/03/23(六),C-LAB圖書館2樓
2019/03/25(一),參訪農林航空測量所
2019/03/30(六),C-LAB圖書館2樓

工作坊紀錄


高俊宏 | 離散空間的影像與建築性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本工作坊結合高俊宏近年創作所關注的異層空間議題,透過近似於空間田野、當代考古的方式,帶領參與者回訪不同性質的邊緣與異質空間。透過創作交流的工作坊,除引介相關的創作案例外,將特別從影像、空間與造型裝置的相互關係,引導參與者利用簡易素材來對田野考察的經驗、個人感知與空間特質,進行空間模型的建構,並結合影像輸出,思考異質空間與影像的再現與表現。

2019/03/27(三),新店某白色恐怖時期秘密監獄
2019/04/10(三),宜蘭三郃水與海邊聚落
2019/04/17(三),C-LAB工作坊2樓

工作坊紀錄


侯怡亭 | 歷史繡場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在日本殖民台灣期間,於1938至1945年間在台灣共成立了三十所家政女學校,培育女子家政、裁縫等手藝。戰事吃緊時,女性的身體則從教養規訓轉為對戰爭的後勤支援,同時開始強化鍛鍊女性身體,作為殖民地物資生產的主要來源之一。本工作坊藉由日治時期女子公學校及家政女學校之教養史、家政女學校的畢業紀念冊檔案,參與者將以勞作和實驗方式,探討影像再生產時如何縫合歷史的共像與殊像,以及生產消費關係。

2019/05/04(六),C-LAB工作坊2樓
2019/05/05(日),C-LAB工作坊2樓

工作坊紀錄


高重黎 | 影像機器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本工作坊以「不可能的時基藝術機器指南」為主題,探索影像的電影性/時間性/歷史性,連結攝影、繪畫、雕塑、數位與感知。三次工作坊各有不同的專題,包括360度直接相機、觸/視頭部造相術、物像書(有聲版)以及幻燈簡報電影。

1826年,出自尼埃普斯的第一張照片還是曝光八小時的所得,但很快地,在1869年前後,作用於濕版的曝光時間已縮短至50分之1秒左右了。當時,法國畫家庫爾貝畫了很多幅以洶湧海浪為對象的寫生作品,這些創作的目的,要麼為證明人類的知覺是有記憶的,所以是高明於相機的紀錄之眼;要麼這驚濤駭浪的形象,正是行駛著觸覺與視覺感知的畫家,將迎向技術挑戰的隱喻,也預言著全體人類命運的馴化。

對照3D、4K、每秒120幀的身歷數位(Immersive digital)此等級高科技時基機器(Time base machine)的當下,庫爾貝過去所面對的歷史性語境,正以更真實、險惡的方式棲息於此刻,那麼這不可能的影像機器,或許是我們以肉身和憎恨攝影,來衝撞與愛攝影的指南。

2019/06/01(六),C-LAB工作坊2樓
2019/06/15(六),C-LAB工作坊2樓
2019/06/16(日),C-LAB工作坊2樓

本次工作坊的講稿刊載於《攝影之聲》第26期喔!


後藤由美 | 影像敘事製本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本工作坊源自日本東京由後藤由美主持的「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製書工作坊,其所孕生的影像書寫創作與藝術家手工書,近年頗受國際矚目。此工作坊嘗試培養並激盪影像創作者進行圖片編輯與裝幀設計的觀念及實作能力,重視運用攝影與紙本書的複合表現敘事。本工作坊將透過為期八天密集的實作課程,為影像敘事方法帶來更多靈感與刺激。

其中包含兩天的子工作坊——「裝幀工作坊」,由日本藝術家藤井良雄帶領,進行手工書裝幀教學。

2019/10/02(三)至 2019/10/09(三)(含周六、周日,共8天)
CREATORS空間102共享吧,C-LAB 


黃亞歷 | 生活偽像:「聲音眼」及其悖謬工作坊
【報名已截止】

電影,構築在聲音與視覺的關係之中,此關係也同時對於聲音及視覺提出了分歧或逆反的視角。當我們以電影為基底觸及影像敘事時,聲音扮演何種位置?電影是聲音藝術嗎?聲音是獨立存在於電影中的嗎?或者聲音是視覺的一部分?聲音與視覺在電影中提出了技巧的思辨或概念的實踐?聲音是電影再現真實的媒介嗎?當聲音在電影裡發生時,真實與現實如何被感知?當聲音在電影裡空缺時,真實與現實是否能夠被感知?歷史與真實/現實之間,電影聲音提出了什麼探索點或可能性?

在電影視覺和聲音的經驗中,生活形生變貌,岔裂出縫隙,因而,視聽的感知狀態成為歷史詮釋的一處起點。

2019/11/09(六)、 2019/11/10(日)
每日14:00至17:00
CREATORS空間102共享吧,C-LAB 


   

工作坊主持者簡介

黃同弘
地理與文學作家。著有散文集《文學理論倒讀》、詩集《火星上的抒情詩》,及歷史地理學專著《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臺灣地景脈絡》、《不可見的臺灣:農航影像下的異視界》,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與圖書主編獎。

高俊宏
泛當代藝術工作者。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與理論研究所博士,台北藝術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創作媒介主要透過錄影、計畫型身體行動、書寫為介面,主要關注議題:身體、歷史、空間政勢、原民性。

侯怡亭
藝術家。作品媒材以數位影像及錄像藝術見長,近年關注不同歷史時刻及社會脈絡下身體與圖像之間的關係與生產機制,並透過傳統匠人生產對照模組化的代工製造提出新的連結。作品反映女性在殖民教育、模控系統、生產機制、全球化秩序底下的樣貌。

高重黎
藝術家。1980年代創作以實驗電影與攝影為主,多次獲頒金穗獎,90年代中期後的創作結合實驗電影、動畫、雕塑與影像裝置等,作品探究影像/視覺本質及歷史關聯。著有《看時間看》與《畫外音外畫001:無意識光論&攝影小使》。

後藤由美
「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共同創辦人。後藤以獨立策展人、影像檔案策展人、編輯、研究者、顧問等身分,關注文化跨界的發展與交流。其創辦之「Reminders Photography Stronghold」位於日本東京,以工作坊形式引導圖像編輯與書籍製作,並舉辦攝影展覽,提倡影像敘事概念。

黃亞歷
獨立製片工作者。關注影像、聲音的聯繫與延伸性。近年投身製作台灣日治時期相關主題紀錄片,透過拍攝梳理與重新檢視歷史,以紀錄片詮釋、反思台灣與亞洲、世界之間的關係。作品有實驗電影作品《物的追尋》、《待以名之的事物》以及《日曜日式散步者》。曾獲頒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獎、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與最佳音效獎、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等獎項。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策畫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共同主辦
Curated by VOP in collaboration with C-LAB.